商品詳情
默認金色耳針款式,請於備註欄中告知是否需要改夾
另外也可於連結頁面加購改成925銀針與銀扣(需增加材料費10元)
【Form follows function】單耳耳環(青金石款)──350元/只
在飾品上追求「形式追隨機能」是弔詭的。如同蓋一棟屬於解構主義的包浩斯,究竟是理性先難以忍受獨特的排他性而癲狂,抑或是唯一被泯滅於精簡中,成為云云眾多工業化產品最渺小的一份子?此次新作反覆測試琢磨一年,比起單純思想上的創作抒發,更像是探討設計與非設計、工藝與工業製造的邊界和虛實。素材是全然工藝化的人工雕琢礦料,具有強烈的獨一性,本該是成為同樣獨特的飾品,然而如何使「素材加工成飾品」的製程卻剃除所有人為美感判定,僅遵循流程/外觀/材料數簡鍊到極致的想法。
黃銅線穿過珠子,折成一個簡單的三角虛實空間。三角形那悚然的銳角是為了讓珠子在最短距離下能避免焊接高熱,上面環是作為垂掛銜接之用;越靠近主體頂部則金屬厚度越薄,是因為在過程中經捶打使其硬化、不至於彎折之故。
──沒有多餘元素干涉形態的塑成,比「少即是多」的極簡主義還要再更進一步。最後所呈現的,便是如此這樣一個「雖為裝飾品但卻又基於非感性判定」下,某種介於美與全然追求機能的模糊產物。
/
【材質/尺寸】
材質:台灣製黃銅、台灣製銅鍍金五金、印度進口青金石雕刻珠
製造地:台灣
尺寸:主體約36*10MM
請於備註欄中告知選擇改夾/改針,另外也可於連結頁面加購改成925銀針與銀扣(需增加材料費10元)
/
【介紹】
一開始是想將每一個手工雕件做成獨立耳墜,即便一一打洞作為串珠,也只是減少使用上的困難,其根本還是仰賴繁複的後加工使其成為一個飾品,不管是搭配或金屬編織等。想盡可能簡單屏除多於後加工,讓礦物的美在罪及簡最沒有人為美感干擾下能最大程度顯現。基本上概念就如同文案所講的,耳環只是呈現此概念的表達形式,這個流程可以套用在任何雕件製成的飾品上,算是自我思辨最終得出的最精簡乾淨結論。不過有有可能其他創作者會得出不一樣的設計吧大概XD
總之在維持「耳環」主體下盡可能剃除多餘設計(做測試和發想永遠最耗時的人),事實上走到這個結論實在是有夠長路,其實還有盡量精簡到連銜接環都刪過,結果發現阿不行那樣過頭了整個佩戴起來不好看外,大概是因為承重處改了因此良率還大幅降低。那時感覺恩~~~似乎感受到了想探討的那條幽微界線在對我說嗨你來了(?????
當然論起首飾,尤其是純然只具有美觀配戴功能的手工飾品,在增進搭配之餘,他的「機能」究竟是什麼?這個大哉問若以純粹的形上學角度看待,所有合乎邏輯的耳環就只剩一根針了,為的是防止耳洞癒合這般與美感毫無關聯的理由。不過做到那種程度會變成是純粹行為藝術的反諷吧。
為了方便大家比對,因此照片都沒有裝上耳針或耳夾,請於備註欄中告知想使用耳針或耳夾以利出貨,若是因體質問題想改成925銀耳針這裡也有頁面可做加購//
/
【內容物】
含耳環一只、耳扣一只、專屬保養小卡
/
【包裝/運送】
出貨準備約1~3天左右。採夾鏈袋包裝
/
【其他/注意事項】
※照片上都有編號,有分同一只耳環的正反面供大家挑選,可選擇喜歡的那組購買,請於購買備註告知欲使用不鏽鋼鍍金耳針/台製五金電鍍耳夾/925銀耳針。
※圖片可右鍵另開圖檔放大檢視。
※有編號的白底圖片皆為固定光源、色溫、曝光之攝影棚燈拍攝的原圖並經過專業統一方式校準顏色,無任何其餘後製、打亮、調整對比、增豔等其餘動作。
※照片用微距鏡拍攝,因此看起來比較大,請依提供的尺寸為準。
※附專屬保養說明小卡,特製小卡裡會詳細解說各項半寶石的照顧、金屬材料與對應的保養方式。
※此系列採用黃銅與鍍金合金件,若體質敏感者請選擇加購925銀耳針。
※有任何問題歡迎站內私訊。